Phone: Email: zdc@chinazdc.com

智能座舱六大细分领域

2024-06-27 02:42:18 2071 智能座舱产业联盟

2023年,中国国内市场(不含进出口)的乘用车中,配备集成大屏、语音控制系统、车联网的智能数字座舱交付量达到1212.11万辆,同比增长49.59%,前装搭载率增至57.40%

除了安全这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智能座舱体验甚至已超越动力、空间、价格、外观等,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决策关键因素。当汽车外观设计、动力、空间很难有革命性创新的背景下,智能座舱体验已经成为当下主机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的杀手锏。

 

智能座舱主要软硬件

  • 车载PCB

PCB是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支撑,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多个系统如控制、娱乐和定位等。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子化发展,对PCB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汽车用PCB(印刷电路板)的类型包括柔性板、刚性板、软硬结合板、HDI板和LED PCB,其中以汽车用HDI、射频板和柔性板的智能化关联度最高。

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对高端PCB的需求将增长,推动单车PCB价值的提升预测,2023-2030年,汽车PCB市场规模将从79.7亿美金增至123.2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约5.35%。

海外厂商主导汽车PCB市场,而国内企业有巨大替代潜力。2020年数据显示,前三大汽车PCB生产商都是外国公司,行业集中度不高。但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进入车载PCB领域,目前景旺电子、世运电路、依顿电子、沪电股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 车载显示

车载显示屏类型多样,如中控屏、仪表盘和抬头显示器,主要辅助驾驶和提供娱乐。随着技术进步,其发展趋向高端化,体现在结构、材料和形状上。结构上,从单一显示进化为集成触摸功能的一体化显示;材料上,玻璃因其高透光率和耐用性逐渐取代塑料;形状上,从2D平面转变为2.5D和3D曲面,增加设计自由度和用户体验。

在智能化背景下,车内信息量增加,多屏交互成为关键趋势,能将不同信息分配到多个屏幕上,适应用户多元需求,提升驾控体验。

车载显示屏正从LCD转向MiniLED和OLED,以提供更清晰显示和更低能耗。随着汽车智能化,屏幕趋向更大更多,这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价格上升,扩大了市场。

在车载显示面板行业,由于高资金和技术门槛,头部企业效应明显。近年来,中国企业如京东方因政策支持而迅速崛起,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形成竞争。长信科技、三利谱不断突破同质化,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

 

  • 域控制器

座舱域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多个控制器和芯片的汽车电子设备,用于连接车内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智能座舱功能的集成管理。它主要用于驾驶员信息娱乐和车辆安全控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远程升级和维护。

座舱域控制器是车载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其内置的高性能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实现液晶仪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HUD等功能的集成。

随着整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有的传统分布式座舱架构已经不能满足智驾信息集中化的需求,逐渐向集中式域控架构演进。传统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无法满足智能汽车发展的需求,正向功能更集中、算力更高、OTA升级更快的域内集中式或中央集中式架构升级。

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经纬恒润、美格智能、立讯精密等企业在域控制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它们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为我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座舱芯片

座舱芯片是座舱域控制器的核心部件,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接口等功能。它提高了控制器的计算能力,适合智能汽车应用,如液晶仪表盘和车载娱乐系统。座舱芯片有助于降低整车成本,并支持通过OTA升级提升硬件性能。

座舱芯片领域,富瀚微、瑞芯微、晶晨股份、全志科技等企业在布局。

 

  • 座舱光学

智能汽车交互技术通过内置摄像头与HUD提升人车互动。其中,抬头显示器(HUD)通过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导航和速度等驾驶信息,减少驾驶员头部移动。关键组件有投影单元、控制板等,其中投影单元占成本的大部分。预计AR-HUD将成为未来主导趋势。

HUD技术主要有C-HUD、W-HUD和AR-HUD三种。目前,广泛应用的是W-HUD,而未来可能由性能更优的AR-HUD主导。主要投影技术包括TFT、DLP、LCoS和激光扫描,目前以成本效益高的TFT为主,但随着技术进步,DLP等技术有望普及。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AR-HUD价格将经历调整,预计到2025年中国HUD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5%。

未来,驾驶疲劳监测系统(DMS)可能成为乘用车标配。2013年至2022年,该系统普及率从0%增至38.7%。自2020年起,部分车型开始使用基于视觉感知的主动式DMS,到2022年配置率为9.8%。内部摄像头监控配置也快速提升,至2022年达到12.2%。

不同价位车辆中,主动式DMS配置显著增长,尤其在中高端车型广泛配备。2022年,售价15万元以下车型配置率为3.7%,显示巨大潜力。

面部识别配置自2020年后加速增长,至2022年达到8.7%,在25-35万元车系中配置率更高达16.3%。情绪识别功能虽处于起步阶段,但配置率已增至1.4%,主要由中高端车型推动。

 

智能座舱监测系统正逐步整合进驾驶控制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预计到2025年,DMS和OMS的普及率将显著增加,并带来市场收入的大幅增长。

座舱光学领域有联创电子、海康威视、力鼎光电、宇瞳光学、韦尔股份、思特威、华阳集团、联合光电、欧菲光、水晶光电等企业。

 
  • 座舱声学

智能座舱语音系统是关键的车辆交互功能,包括视觉和语音AI系统。2025年,全球车载功放市场预计将增至317.91亿元,由于智能技术和高品质音效需求上升,高端声学系统需求增加。同时,全球车载扬声器市场预计达到197.8亿元,其中国内市场为60亿元。

上声电子和共达电声作为行业领头羊,将受益于这一增长趋势。上声电子专注于车载扬声器产品三十年,提供扬声器系统、功放和警报系统;共达电声则凭借二十年经验,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其麦克风等产品逐渐受市场欢迎。

随着AI大模型的应用,汽车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了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成为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焦点。科大讯飞是主要的技术供应商。

尽管目前语音识别在汽车行业的贡献相对较低,但随着技术的改进,预计其准确性和流畅性将得到显著提升,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Zhidao Consulting 201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141494号-1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